東方紅航天生物在空間微生物發酵、空間育種、航天醫學成果轉化等方面已具備良好的技術基礎,先后承擔了國家“863計劃”、原國防科工委軍轉民項目、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民用產業研發項目等多項研究課題。此外,公司還與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等科研機構建立了緊密的戰略合作關系,為推進航天技術在民生領域的轉化提供了強大的科研平臺。
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
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成立于2011年12月,隸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依托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管理。實驗室是以“錢學森”命名的空間技術專業實驗室,是中國空間技術創新的試驗“特區”。
實驗室充分結合“創意中心、研究中心、孵化中心”的業務定位,踐行“空間體系發展戰略研究、系統項目研究、空間技術應用基礎研究”三位一體的創新業務發展體系,致力于發展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空間技術實驗室。
實驗室在基于未來空間體系發展、在軌服務與維護、脈沖星導航、太空發電站和深空探測等方向開展科學研究,建立了信息獲取與處理技術、微納光電技術、材料與機械技術、能量轉換技術、量子技術等專業技術,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實驗室將為空間發展提供戰略方向建議,輸出原創性系統創意,引領未來前沿技術進步。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
我國在啟動載人航天工程后,十分重視航天員的醫監醫保工作。2005年10月,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簡稱“中國航天員中心”)正式成立,它的前身是培養了中國第一批航天員的中國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是我國載人航天領域內醫學與工程相結合的綜合型研究機構。中心以系統論為指導,以載人航天中人、機、環境三要素的相互影響及合理組合為著眼點,以確保航天員的安全、健康和高效工作為主要目標,開展了諸多科學研究和研制工作。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作為國家載人航天工程主要參加單位之一,承擔了航天員選拔訓練、醫學監督和醫學保障、飛船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研制、航天服與航天食品研制、大型地面模擬試驗和訓練設備研制等多項重要任務,為我國載人航天的圓滿成功做出了突出貢獻。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的誕生,不僅標志著中國具備了獨立培養航天員的能力,而且也標志著中國已成為繼俄羅斯、美國之后第三個擁有航天員中心的國家。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東方紅宇航員保健功能研究室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東方紅宇航員保健功能研究室是我國首家專業從事航天醫學民用轉化的研究機構。為加強航天醫學產品的開發與應用,促進航天醫學技術的民用轉化,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的航天技術專利系列產品,早在2007年,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就開始醞釀成立宇航員保健功能研究室,并于2010年正式獲準成立。該研究室以航天實施醫學和航天基礎醫學應用研究為主攻方向,研究領域涉及失重生理效應與對抗措施、航天飛行中的應激反應與保護、空間射線的干擾及防御、航天基礎營養保障等等。
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
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是航天員中心除北京本部之外開展應用技術科研、科技成果轉化、科普教育及國際合作的唯一綜合性平臺,在航天員醫學保健、健康監測、空間站環控生保等方面具有非常強的研發能力。2016年12月15日,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與北京東方紅航天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深圳市舉行,雙方將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建立長期、全面、深入的戰略合作關系,共同推動載人航天技術和民用技術的充分融合發展。